(五)加强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鼓励和引导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面向下岗失业人员、面向企业、面向重点项目、面向农村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的技能培训。建立完善再就业培训补贴和就业效果挂钩的工作机制,增强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力争全年完成创业培训300O人以上,创业培训带动就业1万人,技能培训2万人以上,培训后就业率达到70%。
(六)统筹抓好城乡就业。积极扩大劳务输出,促进跨地区劳务输出和对外劳务输出。继续抓好农村就业示范县工作,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将充分就业社区向农村延伸,在总结推广创建城镇充分就业社区经验基础上,通过逐步延伸就业服务、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加大资金扶持等措施,积极探索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
(七)进一步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新开发的公益性岗位重点向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倾斜,妥善解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和“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依托街道(乡镇)、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入户调查,掌握底数,建立台账,有针对性地为就业困难群体,特别是“零就业家庭”制定就业援助方案。
(八)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切实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体系,引导推动企业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在企业的关键岗位设立“首席技师”或技能“带头人”职务,实施“金蓝领”培训计划。全年新增技师和高级技师1300人。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进一步扩大鉴定范围。帮助、引导符合条件的技工院校围绕重大项目建设需要,积极争取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国债资金和开发银行贷款,加强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建设,增强办学实力。继续全面开展创新素质教育。继续实行“全年候”自主招生,努力扩大招生规模。继续实施重点技校带动战略,力争2008年再创建2至3所重点技工学校,带动全市技工学校发展。强化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办学管理,指导技工学校、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活动。(田利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