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培训就是一分希望
“5·12”特大地震后,我省新产生城镇失业人员37.2万人、因地震失去土地和收入来源的农村劳动者达115.2万人。为了帮助众多就业困难群众,国家和省出台了系列相关特殊就业政策。
在就业培训方面,我省《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就业和社会保险政策实施意见》中规定,对灾区有就业意愿和培训要求的城乡劳动者开展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政策促使各地针对受灾群众的就业技能培训日渐升温。金堂县还组织数百台制鞋制衣机具运往彭州,满足设在当地教学培训需求。
“一次培训就是一分希望,我们马上要接受数千个受灾群众的培训任务。”北川职业学校教务主任杨国荣告诉记者,目前学校已经恢复正常行课,校舍借用绵阳市的一所职业学校。“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们要珍惜;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受灾群众,我们都要执行严格的教学标准。”
鼓励定向订单培训
8月7日,福建省在彭州市设立的首个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在葛仙山镇揭牌,60名受灾群众参加首期培训班。据介绍,这批学员培训期满经考核合格后,定向由福建省惠安县组织规模大、诚信高、效益好的企业进行对接,确保就业率达90%以上。
江油市主要采取订单式培训,目前已与内蒙古包钢等企业签订协议。广元市则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对有就业愿望的受灾群众进行培训和技能鉴定,成建制输出就业,实现“基地-订单-培训-鉴定-就业-参保-维权”7个环节有机融合。
“我们更鼓励和提倡定向和订单培训”,省就业局培训处负责人说,“这种培训模式对受灾群众和企业都有益。”
不仅是技能培训班,各类创业培训班也在灾区展开。参加成都市灾后第一期SYB创业培训班的都江堰市学员付庆元说:“在地震中,我损失了400多万元。在我最绝望的时候,创业培训班给我带来了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希望。” |